1. 姓氏起源
汉:现今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新疆之塔城、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邱北、盈江等地有分布。蒙古族、僳僳族也有汉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里也都有收载。郑樵注云:“《姓苑》云:‘东莞有此姓。’云,汉高帝之后。初项羽封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今兴元府汉中郡也。自高帝至光武帝终于献帝,通王莽十八年、刘圣公二年,计四百二十五年传汉祚。汉亡,子孙或以国为氏。”三代之时,天子、诸侯传国,支庶传氏、其传国者,国亡,则以国为氏;三代以后,虽有国号,无问嫡庶皆以氏传而谓之姓。如汉家虽亡,亦称刘氏,或有称汉氏者,虽存古道,而存为希流。
简单点说,汉姓的来源就是一小部分汉朝的诸侯子孙,亡国后以国为姓。
2. 姓氏起源树
黄帝故里的中华姓氏树
一、姬姓
姬姓,起源于人文初祖——黄帝。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熊氏、轩辕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为姬姓,黄帝居轩辕之丘,为轩辕氏。
黄帝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而后来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祖先夏禹、契、后稷等,都被当做是黄帝的后代。后稷为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再以国为氏,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吴、郑、王、鲁、曹、魏等411个姓,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乃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二、姜姓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姜姓演变为以国名为氏的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三、姒姓
姒(sì)姓,起源于大禹。姒姓,与姬姓、姜姓长期通婚,姒氏、有蟜(jiǎo)氏、有崇氏(鲧)、夏后氏、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传说上古帝舜时期,鲧(gǔn)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姒姓)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命大禹仍继承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祖姓。
大禹
出自姒姓的国家主要有夏朝、褒国、缯国、越国等。夏朝灭亡后,有些夏朝后裔改为夏姓。姒姓的后代也有改为禹姓、费姓、辛姓、杞姓、曾姓、谭姓、相氏、鲍姓、
3. 姓氏起源树高清大图
纳西、傣、满等族亦有此姓。
4. 姓氏起源和来历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说明一点的是,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的,只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姓氏才合二为一。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也就是说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是分开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直到这三代之后,姓氏才合二为一。
下面来我们看一下姓氏的由来。
1、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
3、以古国名为姓。
如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后代便以阮为姓。
4、以封地为姓。
如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
如我们所知的司马、司空、司徒等。
6、天子赐氏,以号为姓。
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
7、以技艺为氏。
如陶、匠、屠等。
8、以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伯仲叔季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9、因避讳或逃难等改姓。
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
8、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大融合,一些少数民族的人纷纷取汉族的名字,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姓。
快来看看你的姓氏起源在哪呢?欢迎留言哦!
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补充;出错之处,敬请指正!
感谢您的阅读!
5. 姓氏起源于什么世家
“世家”是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是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这些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即是世家。
6. 姓氏起源于哪个时期
第一——姬姓。这个姓氏是黄帝的姓氏,也是周朝的国姓。
第二——姜姓。这个姓氏出自神农氏,炎帝生在姜水。
第三——姒姓。其祖父是因治水而大千传颂的大禹。这个姓氏虽然比前两个五千多年的历史少几百年,但它也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了。
第四——嬴姓。说到嬴姓,最经典的人物绝对是嬴政。嬴姓始于舜帝时期,后世史学家认为得姓氏祖应是皋陶。
第五——妘姓。这是颛顼帝的孙子祝融氏的后人。
第六——妫姓。因舜居住在妫水,所以将其作姓氏。
第七——桃姓。最早源于母系氏族,舜帝姓桃。
第八——姞姓。这是多年黄帝赐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既古老又光荣。
7. 姓氏起源的故事
您好:
姓是汉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缘集团的名称,其所指范围随着地域和时代変动,氏则是姓的分支。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
那么姓氏就是指每个人都有名、姓,姓名是人的代号。名是长辈在孩子出生后给起的,那么姓又从何而来呢?我国的一些主要姓氏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历史记载过的姓氏共有5652个,其中单音姓氏3484个,双音姓氏2032个,三音姓氏146个,目前的姓氏大约2800多个。姓的由来早在上古时代的原始氏族,人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后的姓氏也多起来,五花八门各有原由,大致按如下情况得来:
一是以祖先的族号为姓。如尧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也大致如上得来。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一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二是以国名或地名为姓。古代一些国家的居民以国名为姓,如齐、鲁、秦、晋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为姓,如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诸如东门、南宫、欧阳等姓也如此得来。
三是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官职有司马、司徒、帅、尉等,任这些职务的人们的后代便取这些为姓。以职务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等。还有陶、屠、巫、卜等。四是以动植物为姓。许多人以动植物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柳、柏、花等。五是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不断演变。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孟、姓孙,有些姓是帝王、官员、师傅赐给的,以后也就沿用下来。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给属臣赐姓,还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选取的。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子从父姓不是法定的。
8. 姓氏起源手抄报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两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9. 姓氏起源查询
答:姓氏一般是指“姓”,名字可以指“名”,也可以指“姓+名”,即名字可包括姓氏,但是姓氏不包括名字。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名字如果指“名”,一般是人的称号,不会传承,一般子孙还会避讳长辈的名字。
一般人才拥有姓氏,事物是不会拥有姓氏的,事物只拥有名字。
中国汉人的姓氏一般只有两种字数,单字和双字;但是名的个数会多一些,只要“姓氏+名”总数在6个汉字以下即可,所以名的字数可以多达5个。
10. 姓氏起源与分布
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卷二十三《姓》中说: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妫,虞姓,出颛顼,封于陈。姒,夏姓,出颛顼,封于杞、鄫、越。【顾炎武原注(以下同):《传》云“沈、姒、蓐、黄”,春秋时无考。】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小戎亦子姓。】姬,周姓,出黄帝,封于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吴、虞、虢、郑、燕、魏、芮、彤、荀、贾、耿、滑、焦、杨、密、随、巴诸国。【骊戎、犬戎皆姬姓。】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自太皞;秦、赵、梁、徐、郯、江、黄、葛、麇,嬴姓也,自少皞。莒,己姓;薛,任姓。【隐十一年疏引《世本》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皆任姓。】南燕,姞姓也,自黄帝。【密须亦姞姓。《国语》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封国在周世无考。】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权,芈姓,邾、郳,曹姓;鄅、偪、阳,妘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国语》又有彭、秃、斟三姓,在周世无考。】齐、申、吕、许、纪、州、向,姜姓也,自炎帝。【又有姜戎。】蓼、六、舒、舒鸠,偃姓也,自咎繇。胡,归姓;邓,曼姓;罗,熊姓;狄,隗姓;鄋、瞒,漆姓;阴戎,允姓,六者不详其所出。【《国语》以莒为曹姓,越为芈姓,与此异。】略举一二论之,则今之孟氏、季氏、孙氏、宁氏、游氏、丰氏皆姬。陈氏、田氏皆妫,华氏、向氏、乐氏、鱼氏皆子,崔氏、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芈。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或曰嬴姓出于祝融、云阝( 同“郧”)、葛、谷皆嬴姓。伯益赐姓嬴,秦、赵、徐乃其后。凡注疏家所引姓氏,大抵出于《世本》,今其书亡,不能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