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家谱查询提供名字、家谱字辈、撰修者、始迁祖、堂号、字辈、族谱内容简介等查询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位置:首页 > 姓氏故事 > 姓氏起源农(农氏的来源)

姓氏起源农(农氏的来源)

分类:姓氏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20 04:54:02 手机版

1. 农氏的来源

1.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

2、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著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

3.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

2. 农氏的来源是

广西百色和崇左。

翻开中国的百家姓,“农”姓位列其中,而中国姓“农”的主要是壮族人,且重点分布在广西的百色和崇左两个市。

古代壮族的先民,“俗不辨姓氏,也没有名字。孩子出生后,往往以长幼顺序称呼。在壮族方言里,弟称兄为“bei”,兄称弟为“Nong”。于是,壮族的先民采用姓氏制度时,属于兄的家族,就以“bei”为姓氏,属于弟的家族,则以“Nong”为姓氏。 而“bei”用汉字音释为“闭”或“裴”,“Nong”用汉字音释为“侬”。今天,壮族同胞中关于侬等姓氏的来历,这种说法仍然存在。

3. 农姓的来源和历史

农姓的由来源流:

1、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就以农为氏。

2、出自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农姓:① 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明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② 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

4. 农氏的由来

焦姓起源于上古神农氏后裔,出自姜姓,以国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 焦裕禄

5. 农氏祖籍在哪里

上古氏族部落

1、柏皇氏

柏皇氏亦作“柏黄”。亦作“栢篁”。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帝名。

柏皇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族政权系统所历掌政氏族之一,共历4任帝,执政一百三十九年(西元前7224年——西元前7085年)。

2、祝融氏

祝融部落所处的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代,距今大约3000—5000年。其原始居地与颛顼部落的原始居地大体一致,主要分布在河南嵩山、新郑一带。

3、有巢氏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

有巢氏,别称“有巢或巢”,号“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华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 ;建立古巢国,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地在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立都河南舞阳。

4、葛天氏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相传有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发明“乐舞”,是乐舞始祖。

5、朱襄氏

朱襄氏,华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

6. 姓氏农的来源

农姓大都是壮族。

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明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对侬洞百姓则以赐姓的名义副其“从良”,改为汉姓。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而且还在家谱中说先祖是随狄青自山东来。②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

7. 农氏祖宗家谱来历

1 世:黄帝 嫘祖氏      2 世:玄嚣

3 世:乔极          4 世:帝喾 庆都氏

5 世:唐尧 散宜氏      6 世:监明 凤巫氏

7 世:永河 密氏       8 世:济乐 姚氏

9 世:岁纪 陆、黎氏     10 世:正坤 鸠氏

11世:长历 熊、翟氏     12世:德尧 佶、薛氏

13世:仁宏 高阳氏      14世:廷光 姒、雍氏

15世:爵南 尚氏       16世:行矩 慕容氏

17世:復旺 蒙易氏      18世:茂清 史、丁氏

19世:孔阳 巢氏       20世:日永 梁氏

21世:德荣 逢氏       22世:聚议 姜、吉氏

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青州军安抚使

23世:刘累 佶、姒氏     24世:昌益 张、黄氏

25世:信盛 徐、张氏     26世:詠八 高阳氏

27世:相承 秦、农氏      28世:全福 巢氏

29世:美勋 景、姬氏      30世:钊宁 如、苏氏

31世:炳宽 昌氏        32世:文盛 妫氏

33世:锦遥 席、米脂氏     34世:升吉 芋氏

35氏:瑞明 任氏        36世:先柱 吉氏

37世:源传 姒氏        38世:维琮 西果氏

39世:新兴 休屠氏       40世:建吕 妫氏

41世:宝招 吕氏        42世:晨禄 詹、张氏

43世:任玉 姒氏        44世:添桢 甘、魏氏

45世:树鸿 卞、任氏      46世:登贵 吕氏

47世:俊通 田、曹氏      48世:彦武 巢氏

49氏:标林 费氏        50世:德朋 任、曾氏

51世:朝良 张氏        52世:廷声 张、毛、董氏

53世:元振 古风氏       54世:胜海 陶氏

55氏:试集 姒、孙、姚氏    56世:长远 张氏

57世:华封 古氏        58世:禄源 公孙氏

59世:星亮 任氏        60世:拱炤 杨氏

61世:报联 吕氏        62世:杜伯

63世:隰叔 逢辛氏       64世:士云 孔、张氏

65世:仑模 由、邹氏      66世:士为

67世:士谷           68世:士会 (范武子) 先何氏

69世:士燮(范文子) 赵、柳氏      70世:士匄 (范宣子) 赵氏

71世:士鞅(范献子) 郑、蔡氏    72世:士射(范昭子) 赵、申氏

73世:范弥牟 钟氏      74世:范蠡 黄、官氏

75世:范灵澄 姜氏      76世:范维孔 吕氏

77世:范金龙 陈氏      78世:范依信 周氏

79世:范雎  欧阳氏     80世:范楷 高、蓝氏

81世:范灿 司、马氏     82世:范比 苏氏

83世:范正和 邓氏      84世:范增 马、葛氏

85世:范馥 程氏       86世:范政 李氏

87世:范光忠 吴氏      88世:范今兴 夏氏

89世:范鹗 李氏       90世:范礼 彭氏

91世:范旺 马氏       92世:范竞 李氏

93世:范逢海 黄氏      94世:范正 高氏

95世:范袭 林氏       96世:范达 古氏

97世:范衍 顾氏       98世:范巨卿 罗、钟氏

99世:范丹          100世:范显 马氏

101世:范滂 申、田氏    102世:范粲

103世:范乔         104世:范晷

105世:范广         106世:范汪 袁氏

107世:范宁 袁氏      108世:范弘之 孙氏

109世:范晔 周氏      110世:范暑 张氏

111世:范缜         112世:范胥

113世:范迪        114世:范伟勋 成氏

115世:范让 冯氏     116世:范衡  梁氏

117世:范焕 谢氏     118世:范懋勋 包氏

119世:范履冰 赵氏    120世:范冬倩 朱氏

121世:范昆光 朱氏    122世:范正始 陈氏

123世:范远 周氏     124世:范隋 俞、王氏

125世:范梦龄 陈氏    126世:范赞谟 陈氏

127世:范墉 陈、谢氏   128世:范仲淹 李、曹氏

129世:范纯佑 李氏 范纯仁 王、赵氏

        范纯礼 王氏 范纯粹 晁、邢氏

130世:范正臣 范正鼎 范正民 范正平 范正思 范正路 范正国

       范正已 范正夫 范正图 范正兴 范正需 范正謩

131世:范直隐 范直彦 范直雍 范直清 范直奉 范直方 范直英

        范直孺 范直筠 范直声 范直卿 范直觉 范直端 范直显

        范直遇 范直友 范直谅 范直康 范直大 范直刚 范直行

        范直心 范直用 范直虑 范直杰 范直赓 范直养 范直节

        范直绍

8. 农氏家族哪里来

焦姓的姓氏来源有三种说法:一、出自于上古神农氏(炎帝),以国为姓。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子孙于焦(今河南陕县焦城),建立焦国,其后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我国焦姓家族分别由炎帝和皇帝的后裔共同组成的,而且当初的得姓都是以国为氏。《通典》中提及的 焦国 据考似为两个,一个由神农氏炎帝的后裔所建,一个则传由轩辕式黄帝的后裔姬姓所建。不管是神农氏的后裔还是轩辕氏的后裔,大致出现于同一个时期。均为周武王所始建封。到目前为止,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我们还只能知道神农氏后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陕县的南部。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期被强大的晋国吞灭,因此子孙纷纷出奔。发源于现今河南省境内的焦姓后来便成了河北中山(今定县)、广平(今鸡则东县)以及陕西等地的旺族。

焦姓中人在先秦时期,表现的较为沉寂,两汉以后的历代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如焦延寿是西汉昭帝时的官员,政绩卓著,是著名的易学名师。焦竑,明代状元,江宁人,万历年间以殿试第一如翰林修撰。南朝梁朝有个画家焦宝原。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极佳。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姓氏。现代河南省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公裕禄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当今据(中华姓氏)统计,中国姓氏共有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68个,三字姓127个,四字姓6个,五子姓2个。焦姓是人口排行地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看作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分布很广,人口比较集中的如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湖南、广东、江西、广西、云南等地。